【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0

2023-03-01 07:34:29 来源: 冠华作文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0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是说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专心致志,苦干一番,也不会有显著的功绩。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中国,无怨无悔。”


【资料图】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心怀志向,投身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材料解读

《荀子》名言说的是志向和事业的关系,黄旭华的话说明了志向和家国的关系,所以审题立意要兼顾“志向、事业、国家”。再者要注意文体要求,要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去写,取名复兴中学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个人和国家民族复兴的关系,还要注意自己青年学生的身份,要写到青年学生的志向和民族复兴的关系。从材料的广度上,要联系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今的例子;从材料的深度上,要把立意往深度内涵上去思考;从高度上,要上升到国家民族立意的高度,进行深化和升华。再者作文要点题和扣题,要围绕所给的中心去写。

(二)立意参考

(1)择心之所向,创祖国美好未来;

(2)集涓滴之水,奔赴祖国星辰大海;

(3)心怀远志铸大业;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巨鹿之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秦军,项羽迎难而上,破釜沉舟,最终大败秦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东汉末年,诸葛亮初出茅庐辅佐刘备时,面对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急形势,自知实力不足,毅然舍弃了新野地区,撤退到樊城。正是这自知力不如人所做的退让,才成就了最后的三足鼎立之势。

面对困境,到底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自古莫衷一是。

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巨鹿之战中项羽迎难而上,以少胜多,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曹操大军压境诸葛亮自知力不如人做出退让,保存实力,最终成就三足鼎立之势。实际上,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用兵的上策。

由此看来,遇到困境,确实应该勇敢地去面对;但有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知难而退,不应无谓地冒进。因此,面对困境,学会仔细地审视研判,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取得成功。要对“迎难而上”与“知难而退”进行合理辩证的分析,不可偏执一方。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既要有进取的勇气,也要有退守的智慧。可用对比式论证结构,先用引证法论述知难而进者,敢于向困难宣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一种勇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再用类比法论述知难而退者,并非总是弱者,人常说水往低处流,那并非退缩,而是在积蓄力量。最后总结分析,强者会在暴风雨中得到证明,智慧会在以退为进中闪光。面对困境和挑战,理性分析选择,智慧地进退方能取得成功。

参考立意:

1.理性面对困境,进可攻退可守。

2.挑战面前可进退自如

3.既要有进取的勇气,也要有退守的智慧。

4.审时度势,智慧而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物皆有惯性,万事也可以说皆有惯性。惯性本是物理概念,它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就大;物体的质量小,惯性就小。惯性永不消失,外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却不能改变惯性;物体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惯性就不会改变,要改变惯性,就必须改变物体本身。如今,惯性又被用以表示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思维方式……

以上材料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首先审读材料,第一句话由物和事引出话题——惯性,说明惯性范围之广;第二句话追本溯源,凸显“惯性”的物理属性,强调“惯性”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三句话进一步强调惯性具有永恒性,惯性不可以消除;惯性的存在、改变与物体本身相关,想要改变惯性需着眼于改变内在因素,也即物体本身。最后一句将思考范围由物理属性层面引向更宏大的领域,引导学生从个体思维、社会生活、民族特性、国家历史等角度去思考谈论这一问题。

从个体角度而言,“惯性”可以指“惯性思维”,如:当今社会,信息冗杂,人们容易自鸣得意于固有经验,陷入“信息茧房”的尴尬境地而不自知,唯有审时度势,提升自我理性辨析的能力,才有可能改变因思维惯性而遭遇的怠惰处境。从社会生活角度而言,“惯性”可以指“固有的生活模式”,如:生活的惯性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习惯于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看似单调,实则烟火气十足,惯性让我们保持平和冲淡的心态,享受修篱种菊的烟火人生。从国家、民族角度而言,“惯性”可以指“历史的包袱,旧有的观念”,如:鲁迅选择改造国民性,李大钊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在力求从内部改变旧有的“惯性”观念,实现民族富强。

写作时注意,“惯性”一词没有褒贬之分,它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行为模式或生活方式,在界定概念时学生需要注意不受惯性思维影响,没给“惯性”下定义,就直接批判“惯性”或打破“惯性”。好的“惯性”要保持,不要改变,坏的“惯性”要改变。除了分清楚“惯性”的好坏之外,还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减少坏的惯性的束缚,突出个人的改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样的观点。整体上建议采取层进式结构,由生活中的感悟到个人成长再到国家发展,写出深度。

参考立意:

1.打破惯性舒适圈,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2.跳出惯性牢笼,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3.莫让惯性束缚你的思维。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器,就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易经》中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意思是说,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我们经常说某人“不成器”,意思就是说这人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

“成器”和“不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分析材料,材料有两段话,第一段借《易经》和《论语》里的两句话引出了关于“成器”和“不器”的相关观点。

首先是“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读这一句,需要从“器物”对应到人,那么既然人要“成器”,至少人该成为一个有“具体用处”的人;这个“具体用处”,可以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技之长,一项可以让自己生存发展的技能,也可以是更大的用处。

然后,《易经》中的这句话被解释为“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器具有用,那能够“生产”“制成”器具的人自然是值得肯定的,能够做出全天下都可受益的器具更是非常了不起的。由此延伸出来,其实是个我们都熟悉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能够利于天下,那这个人是非常伟大的。“圣”之所在,在于不只是自己有用,更在于这个用处是超越一己而利于家国天下的。

接下来,出题人借对“不成器”的解释引出了“‘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那么结合上一段关于圣人的看法,这里或许在给我们这样一个暗示:我们每个人一旦成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一个伟大的人在靠近。这时的“成器”其实已经超越了开头的“具体用处”,而是给“具体用处”加上了“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这样一个前提。

说完“成器”的必要,再说“不器”的好处。二者看似相反,但是并不相反,需要我们理顺二者的关系。我们肯定“成器”,自不必说;我们也不否定“不器。”先来看看啥是“不器”。题面中的解释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这里说的“不器”是不应该“只有特定的功能”。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用文理科、专业、职业等许多身份,武断地把自己划分到某个圈子,塑造成某个形象,然后斩断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这之于个人,局限了自己的发展;之于家国天下,则可能是一种损失。抱着“君子不器”的信念,我们才能让自己兼备成为不同的“器”的才干,才能从“此器”成长为“彼器”,才能为这个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多的利益。这样看来,“成器”没错,“不器”更好。二者的关系,就自然浮出来了。

写作任务一是要求考生去谈“成器”和“不器”给自己的启示,二是要求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发展。正是十八岁的少年,即将步入大学,学成之后,就是一个以“器”的姿态行走世上的大人了。是否要“成器”?要成什么样的“器”?要不要“不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皆可以构成这篇作文了。

参考立意:

①青年当成利天下之“器”。

②“成器”然后“不器”,青年当不断完善自我。

③“不器”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以来,当广大民众储备防疫药品时,黄桃罐头却悄然占据了购物单的C位。这引发了网络热评。

早年吃罐头,有物资匮乏的现实因素;加之桃与“逃”谐音,寄托了想“逃过一劫”的美好愿望。如今,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黄桃罐头火遍全国。但多位专家提醒,黄桃罐头无法缓解疾病;尤其是咳嗽时不要食用,如果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

以上现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近段时间疫情全面放开后黄桃罐头热销的有趣现象。黄桃罐头火了,虽是有部分地区社会经验传承和推广的原因,实际上也是广大民众对新冠病毒有了更加稳定的认知。人们讨论的不再是疫情之下如何谨小慎微,而是转向交流各自积累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习俗习惯”。心态和行动上的转变,表明了人们已经能够科学看待新冠病毒感染,知道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药物储备是能够应对的,并非遇到了不可战胜的洪水猛兽。所以,应该说,黄桃罐头的热销,一方面是广大民众的一次自我心理调节,一种心态上的否极泰来的即兴表达。今天居家的人们也非常明白,黄桃罐头当然不能治疗新冠。只不过,当美好的愿望有了具体寄托、当无形的祈祷有了实物可承载,而这个实物又如此平常易得,需求当然会井喷。但是,材料中多位专家的提醒,也说明了黄桃罐头热销这一现象,也存在不少人盲目跟风的状况,而这也体现人们对待网络信息一拥而上,不够冷静客观的问题。这时候,为了避免小部分群体偏听偏信,医学专家和黄桃罐头厂家及时“辟谣”也确有必要。

所以,对于这一现象,可以从人性常情的角度去分析,说明此轮黄桃罐头大受欢迎,实则也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当无形的心愿表达有了具体的实物可以承载,人们购买和拥有黄桃罐头的行动力自然大大增强。也可指出这一现象也体现了人们面对网络信息的盲目,从而引出如何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的话题。当然,也可从政府部分应如何对待此类现象,如何做好舆论管控等方面去思考,给出自己的有效建议。

参考立意:

1.“黄桃罐头”热,还需冷处理。

2.“黄桃罐头”热,是人们从讳莫如深到交流分享的日益从容。

3.生活中,需要一点对抗苦辛的甜意。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焦点讯息:青海2023一年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流程
青海2023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苏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不建议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202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头条焦点
2023西安工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山东航空服务本科分数线多少分
天天视点!2023湖南女子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贵州高考志愿有哪些批次
愿你带着欧亚DNA远行——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_世界热资讯
访企拓岗促就业|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行赴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