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校长李言荣:培养基础拔尖人才,就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李言荣·教育+

2023-01-16 10:53:37 来源: 一读EDU

2022已经过去,在新年伊始之际,一读为您推送精彩合辑“教育+”, 听听他们的教育观点。今天来品读第二位教育家——李言荣院士的经典文章。

李言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培养基础拔尖人才,就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

导读:近年来,大家对于 基础拔尖人才培养的问题讨论很热,很多学校也都在积极探索,以下是川大校长李言荣院士一个月前在学校的 “内部讲话”。我们相信,其中的一些思考和举措,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培养基础拔尖人才或许有所借鉴和启发。

精彩观点要想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高校需要从两个层面发力,即在应用研究上要掌握住关键核心技术,也就是“根技术”;在基础研究领域产生从0到1的“种子技术”,找到能发芽的种子,而不仅仅是“树枝”和“树叶”的修剪和完善。可以说,如果仅仅是对已有技术的丰富和完善,不管进展多大,也是一种战术性力量,都是在别人栽的树上结出的果实。

(详情请点击: 川大校长李言荣:培养基础拔尖人才,就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 )

02

提出真问题比热衷“填补空白”更重要

导读: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科研人员的成果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在成果鉴定评价中,“填补国内空白”乃至“填补国际空白”等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然而,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这些“填补空白”的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相较于“填补空白”,我们是否应该有更重要的工作。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直言,对于目前的科研人员而言, 提出真问题要远比热衷于填补空白重要得多!

精彩观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我们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在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提出真问题、提出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引领性人才。我们说,所谓的战略科学家,就是在某一个领域,他站得比别人更高、看得比别人更远,能够前瞻性地预测发展的方向和判断出发展的进程;所谓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就是在某个具体研究方向上,他能率先去“打井”并挖出“金矿”,在他身后还有一批跟随者通过继续深挖、不断扩大战果。当然,这样的高级人才到处都缺,美国西方也缺,这样的人才肯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他们的成长也是有一些共性特征的。比如通过不断提问层层向下剥离、逼近事物本质的底层思维方法,比如在科研中敢于质疑、敢于假设、敢于自我否定,又比如往往精通一门专业领域但对相邻其他学科的进展也很关注和了解,再比如能够深入浅出、三言两语地把高深的专业问题通俗地表达出来等等。这些特点都是值得我们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特别重视的。

(详情请点击: 川大校长李言荣:提出真问题比热衷“填补空白”更重要 )

03

通识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未来导向

导读:在中国,“钱学森”之问也一直在牵动高等教育管理者与参与者的心。为了培养更全面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很多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叫通识教育,当前通识教育的瓶颈如何破解?对此,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有自己的思考。

精彩观点:第四,加强通识教育也是现代科学发展演进规律之必然。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进展并不大——自上世纪初开始,人们建立和发现的相对论、量子力学、DNA结构、信息论等四大基础科学理论,支撑了世界经济社会长达60多年的发展,但此后至今的这段时间,科学领域并没有什么在重大理论上的发现和突破。目前,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的进展主要是对上一时代科学发现的延伸和延续。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当今学科和专业划分得越来越细,碎片化了人们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同时稀释了科技资源和研究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然而,通识教育就是在各学科之间搭建的一座四通八达的大桥,尽可能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联互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探索不同专业领域,同时向其他学科,尤其是相邻学科学习借鉴。这对于未来科技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多学科交叉融通解决大问题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大学的通识教育应该是高于各学科专业的科技共识、文化共识和人性共识,应该是超越学科界限、直抵事物和世界内在的本质。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多学一些人与自然、人文与科技方面的通识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详情请点击: 川大校长李言荣:通识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未来导向 )

04 ‍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在5个方面达成共识

导读:下文是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对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一番思考,尽管里面很多内容是讲给四川大学校内听的,但对其它高校的同行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参考、借鉴的思路。

精彩观点: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其实,一流大学学生毕业后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独立研究能力很强,能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不管他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做学问、做管理还是做经济,他都是研究型的,这个人就了不得。从不同的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他的独立研究能力是不一样的。大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让学生早一点接触科研,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写作训练,学生通过不断地写作,其研究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就会提高。国外大学都是这样抓的,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参照美国MIT、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套体系,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它是人的创新能力中最基本的素质。没有独立研究能力,哪来创新能力呢?所以,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就看这个大学能不能原创知识。如果能够原创,就是一流大学。能够及时跟踪和模仿别人的,就是二流大学。如果连跟踪、模仿都很吃力,那就只能是三流大学。所以,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标准,必须走到培养学生原创能力这条路上来。

(详情请点击: 院士校长: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在5个方面达成共识 )

05 ‍

“问题论文”之风再不刹住,导师或将停招5年!

导读:虽然这是一位大学校长在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内部讲话”,但我们相信,其他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们也能在讲话稿中读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校长在讲话中所揭露出的问题、成因、对策或许也会对您有所启发。

精彩观点:硕士生的培养主要是注重过程的培养、课程的培养和实践的培养,当然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也有一些差别。其实硕士生的学位性并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更要强化学习的阶段性。而博士生刚好相反,因为博士是最高学位,我们每个人读书、当学生最终就只能读到博士这个阶段了,再也没有更高阶的学位了,所以对博士生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创新性、高质量、高水平,强化学位性和学位的最高性。

(详情请点击: 院士校长“放狠话”,“问题论文”之风再不刹住,导师或将停招5年!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一读EDU”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一读EDU”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不错,分享给更多人吧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愿你带着欧亚DNA远行——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_世界热资讯
访企拓岗促就业|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行赴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
福建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考后资格核查通知 热文
2023山西省运城河津市教育人才引进公告-信息
2023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拟聘人员公示
2023湖北服装表演高考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即时:2023山东编导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历年)
2023赣南医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天天观察
2023湖北美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2023湖北艺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世界观察:印度尼西亚很快要禁止这一金属原料的出口
9.21正式发售:《收获日3》开发者日志曝光 共通社群建立-看热讯
【天天时快讯】2023年5月国内VA、VE出口量环比增长,VC出口量同比环比下降
快手官方不给热度怎么办?如何增加快手流量? 全球新动态
安徽太湖:“典”亮美好生活 营造浓厚学法氛围_播资讯
【世界时快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举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专题培训
今日观点!精准发力,靶向引才——四川农业大学大力加强辅导员及教辅队伍建设
视讯!云南民族大学舞龙队在云南省第二届龙狮争霸赛上喜获佳绩
今头条!云南民族大学首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
环球短讯!喜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子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知名歌手演唱会观众齐喊“开空调”!负责人道歉|环球热资讯